当前位置: 首页 >>  师资队伍 >>  教师风采

教师风采

李雁鸣

李雁鸣,男,1955年生,河间人。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农学院作物栽培耕作系主任,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重点学科负责人;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,北方小麦栽培研究会副理事长,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,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副组长;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委,河北农业大学学报(农林教育版)编委。保定市政协常委,民盟河北省委常委、民盟保定市委副主委。曾任第七至九届河北省政协委员。获河北省模范教师、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。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河北省丰收奖一等奖、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,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、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。主持国家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“粮食丰产科技工程”河北省课题,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,任“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”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。主讲《作物栽培学》、《作物生理学》、《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》、《作物栽培研究法》等课程,主、参编(译)《作物生态学——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及管理》、《作物生理学导论》、《作物栽培学各论》等17部著作或教材。

梁卫理

梁卫理,男,1962年生,肥乡人。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保护性农作制度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河北耕作学会常务理事,《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》编委。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,独著、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4部。现主持“十一五”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、农业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1项。主讲《耕作学》、《农业生态学》、《宏观农业》、《农作制度》、《旱地农业》、《农业生态系统分析》、《农田生态学》《农业研发原理与方法》等多门课程。

 

张立峰

张立峰,男,1961年生,深州人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“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”站长,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系副主任,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,河北省耕作学会副理事长,河北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成员。获“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”、“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”、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、河北省新世纪“三三三人才工程”、“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”、“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”等荣誉称号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,河北省省长特别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各2项,教学成果二等奖。在《中国农业科学》等刊物发表科研、教研论文70余篇。主持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、“十一五”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等多项课题。主讲《耕作学》、《农业生态学》、《农业生态系统与系统分析》、《旱农学》等课程。

 

 

崔彦宏

崔彦宏,男,1962年生,安平人。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澳大利亚访问学者。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专家、河北省玉米专家顾问组组长,“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”项目河北省首席玉米专家、农业部“农业科技入户工程”项目河北省玉米首席专家,兼任《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》、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》编委。获“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”、“全国先进农业科研人员”等荣誉称号。完成科研课题9项,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、三等奖三项、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一项。在Front. Agric. China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。主持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(子课题)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河北省玉米课题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黄淮海中北部(河北)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”(子课题)等项目。主讲《作物栽培学》、《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》、《作物生产系统模拟》等课程。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。副主编《中国玉米栽培学》、《作物生态学》(译)、《作物生理学导论》等著作11部。

 

 

肖凯

肖凯,男,1963年生,抚宁人。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,The Samuel Roberts Noble Foundation博士后。获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、河北省百名创新人才等称号。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、河北省农业厅丰收奖一等奖等共10余项,获得美国专利3项。2005年以来在Planta、Molecular Breeding、Plant Science、Plant Biology和作物学报等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。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及作物生理、作物分子生态、作物抗逆分子生物学。主持科技部“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863)”、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)前期专项”、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”和“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定示范区”等项目。主讲《作物栽培学各论》、《分子生态学》、《作物高产优质分子机制》、《作物抗逆分子机制研究进展》和《作物分子生态研究进展》等课程。

 

 

张凤路

张凤路,男,1965年生,临城人。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系副主任。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补贴奖1项、河北省科技成果1项,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。在《作物学报》、《华北农学报》、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》和《玉米科学》等核心刊物发表教学、科研论文50余篇,参编教材4部。主持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子课题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,参加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子课题。主讲《作物生态学》、《作物栽培学》和《农学概论》,两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。

 

 

刘玉华

刘玉华,男,1964年生,迁西人。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德国访问学者。获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次、河北省优秀青年,荣立河北省政府二等功。获得省长特别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,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在《中国农业科学》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。完成国家科技攻关、应急计划等项目6项,河北省科技攻关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。承担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、“十一五”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、“十一五”张家口市科技攻关项目等3项。主讲《耕作学》、《农业生态学》、《种植制度》、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》、《高级耕作学》等课程。

 

 

李瑞奇

李瑞奇,男,1971年生,藁城人,中共党员。副教授,研究生导师。1994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作物专业,获学士学位;2004年获硕士学位;2006年考取河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。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河北省农业丰收奖1项,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;在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》、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》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。主讲《作物栽培学》、《农学概论》、《作物学通论》课程。

 

曹克强

曹克强 ,1963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,中共党员,教授。1978-1985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读本科和硕士;1988-199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读博士学位。自1985年开始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工作,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。主要教学、科研内容,主要学术成就(成果、成绩):主讲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、《植物病害流行学》等课程;主持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工作,主持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“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”,发表论文170余篇,著作3部,编写了植物病理学、植物病理学原理等教材。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三等奖3项。曾多次赴瑞士、美国等国家开展合作研究。联系电话:0312-7528145,ckq@hebau.edu.cn

 

甄文超

 

甄文超  1969年7月生于河北定州市,中共党员,教授,博士生导师;2009~2011年在邯郸市农业局挂职副局长。1987~1991年、1995~1998年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(现中国农业大学),先后分别获学士、硕士学位;2000~2003年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,获博士学位;2004~200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。1991年至今在我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。主讲《农业气象学》、《农业减灾技术》、《植物生态病理学》等本科、研究生课程;主编、副主编教材3部。主要从事植物生态病理学、农业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,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;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论文40余篇;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;主持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;

 

董建臻

董建臻,中共党员,教授,硕士生导师,植保学院业务副院长。主讲《普通昆虫学》、《昆虫研究法》、《昆虫分类学》等课程。主要研究方向:害虫生物防治及分子生物学;昆虫系统发育与分子生物学。获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,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;国家专利2项;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。

 

 

 

张永江

张永江,男,1977年生,河北抚宁人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2003年获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农学硕士学位,2006年获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专业农学博士学位,毕业后作为引进人才到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。曾在中国农科院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加课题研究并完成论文,具有栽培生理与农业信息科学结合的交叉学科背景。研究方向为作物光谱、荧光遥感、棉花生理。教学:主讲《农业信息技术》和《信息技术与作物生产》,研究生《作物诊断学》。科研: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(2008)、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(2005)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(41101338,2012-2014),主持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(C2008000250,2008-2010)1项,作为第2、3主研人在研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、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子课题各1项。在《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》、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》、《中国农业科学》、《农业工程学报》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SCI/EI收录5篇。

[1].  第1作者.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etected passively by differenc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wheat (Triticum aestivum L.) Leaf.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. 2005, 47(10): 1228−1235. (SCI)

[2].  第1作者. 被动荧光探测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影响的初步研究.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 22(9):39-43. (EI)

[3].  第1作者. 应用高光谱仪探测叶片反射光谱中的荧光. 光学技术,2007, 33(1): 119-123. (EI)

[4].  第1作者. 植物叶绿素荧光遥感研究进展.遥感学报,2009,(5):971-978.

[5].  第1作者. 基于Fraunhofer线的小麦条锈病荧光遥感探测. 中国农业科学, 2007, 40(1): 78-83.

[6].  第1作者. 玉米不同基因型叶片PSⅡ光能转换效率的比较研究. 中国农业科学,2002, 35(6) :621-625.

[7].  通讯作者. 不同密度对棉花根系生长与分布的影响. 棉花学报, 2011,23(6):522-528.

[8].  第2作者. Detecting solar-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rom field radiance spectra based on the Fraunhofer line principle.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. 2005, 43(4): 827-832. (SCI)

 

孙红春

孙红春 女,1979年生,硕士,讲师。主要研究方向:作物栽培生理。主要承担课程:本科生《作物学通论》、《农学概论》,专科生《作物栽培学》等课程。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、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推广项目1项,参加国家级课题5项,省部级课题6项。近年发表在《作物学报》、《中国农业科学》、《棉花学报》等刊物的研究论文数10篇,参编著作2部。先后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(排名第三)。

 

刘连涛

刘连涛,男,1980年生,河北清河人。硕士研究生 在科研上参与国家97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。2004年以来主要从事棉花生理学和棉花栽培学方面的研究,2007年开始管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实验室仪器设备,并进行棉花高产栽培学的试验研究。 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,主要论文有: LIU Liantao, WANG Wenxin, WANG Xiaodan, SUN Hongchun, LU Wenjing, FENG Lixiao, LI Cundong.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Nitrogen Nutrition on the Senescence of Cotton Leav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[J].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,2009(5):295~301 刘连涛,李存东,孙红春,张永江,白志英,冯丽肖. 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.中国农业科学,2009,42(5)刘连涛, 李存东,孙红春,张海娜,冯丽肖. 棉花不同主茎叶衰老特征的研究.棉花学报, 2008(20):123~127. 刘连涛,李存东*,孙红春.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不同部位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.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2007,13(5):910-914. 刘连涛,李存东,孙红春,贾蕾.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研究进展.中国农学通报,2006,22(7):316~321. 刘连涛,李存东,孙红春.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.2007作物生理学会年会论文集,2007、08、15